GCr15鋼軸承圈壓開斷口檢測與分析
1.狀態(tài)說明
GCr15鋼軸承圈經(jīng)過熱加工鍛造后球化退火處理,最終熱處理為淬回火處理,以便提高工件強度和表面耐磨性。外圓及內(nèi)孔經(jīng)過磨削加工,然后在63KN的壓斷機上壓成兩半后使用。正常加工的產(chǎn)品,壓開后應該為較為平整的斷口。圖示上部為軸承廠家提供的軸承圈樣品,壓開斷口為平直的邊緣。圖示下部為公司自行處理的軸承圈產(chǎn)品,壓開處為凹凸不平的斷口。左下角軸承圈內(nèi)壁表層為開裂的起始部位,裂紋源明顯可見多源臺階,并呈脆性放射狀向右上角擴展至外表層處斷裂。外表層處有傾斜的細瓷狀終斷區(qū)剪切唇(見圖1)。
距軸承圈高度中心,垂直于斷面線切割截取樣塊。鑲嵌件的上部為軸承廠家的壓斷件,右側(cè)為壓開的斷口,斷口較為平整,該樣塊編號為1#樣件。鑲嵌件下部為公司自行處理的壓斷件,右側(cè)同樣為壓開的斷口,呈圓弧狀凹凸不平的斷口,樣塊的內(nèi)壁表層可見明顯的白亮層,該樣塊編號為2#樣件(見圖2)。
2.化學分析
分別從1#、2#樣件的軸承圈上截取樣塊,尺寸為長25mm×寬25mm×厚15mm,進行化學成分檢測,檢測設備為Labspark5000精密直讀火花光譜儀。檢查結(jié)果(見附表)表明,化學成分符合材料標準要求。
原材料化學成分(質(zhì)量分數(shù))的檢查結(jié)果 (%)
GCr15 | C | Si | Mn | Cr | S | P | Mo | Ni | Cu |
標準值 | 0.95~1.05 | 0.15~0.35 | 0.25~0.45 | 1.40~1.65 | ≤0.025 | ≤0.025 | ≤0.100 | ≤0.300 | ≤0.250 |
1#樣 | 0.992 | 0.261 | 0.366 | 1.522 | 0.012 | 0.009 | 0.021 | 0.030 | 0.028 |
2#樣 | 0.988 | 0.250 | 0.371 | 1.508 | 0.015 | 0.011 | 0.024 | 0.028 | 0.025 |
3.金相檢測
(1)1#樣件檢測 壓開的斷口處表面為平直的穿晶特征形貌,表層未見氧化脫碳現(xiàn)象,次表層為隱針狀馬氏體+顆粒狀碳化物+少量殘留奧氏體(見圖3)。心部組織同樣為隱針狀馬氏體、顆粒狀碳化物及少量殘留奧氏體,黑白區(qū)分布相當明顯,這是軸承鋼較低溫度加熱淬火的特征組織,應該屬于正常的軸承鋼淬回火組織(見圖4)。
斷面的局部區(qū)域為沿圓弧坑開裂的細晶狀斷口,斷續(xù)分布的圓弧坑屬于非金屬夾雜物的脫落坑。在顆粒狀夾雜物較多的部位,由于夾雜物與基體組織的結(jié)合力較弱,裂紋沿夾雜物邊緣擴展。次表層及心部組織仍然為隱針狀馬氏體+顆粒狀碳化物+少量殘留奧氏體,心部存在少量的帶狀碳化物(見圖5~圖 6)。
(2)2#樣件檢測 軸承圈內(nèi)壁表層處白亮層較為嚴重,白亮層為近似等軸狀分布的鐵素體組織,屬于高溫高氧化氣氛形成的全脫碳層,經(jīng)測量全脫碳層深度達0.15mm,該組織的強度非常低(見圖7)。白亮層以下色澤較深的為貧碳層,貧碳層深度為0.10mm,組織為隱針狀馬氏體及少量殘留奧氏體。由于貧碳層的碳勢較低,白色顆粒狀碳化物析出較少(見圖8)。
軸承圈內(nèi)壁左側(cè)為開裂起始部位,表面脫碳層較為明顯,裂紋的開口處將全脫碳層劈開,斷口的起始部位有晶粒脫落的脆性開裂現(xiàn)象(見圖9)。斷口擴展呈沿晶開裂的特征形貌,有些區(qū)域晶粒已經(jīng)大量脫落,斷口二次裂紋的沿晶開裂特征更為明顯(見圖10)。
斷口附近存在大量的晶間熔洞,這是低熔點非金屬夾雜物熔融的特征組織。同時伴有晶粒脫落的孔洞以及氧化物浸潤的沿晶二次裂紋。表明熱加工鍛造過程中,加熱溫度較高,晶界弱化,晶間結(jié)合力顯著降低,在鍛造應力作用下局部已經(jīng)形成鍛造熱裂紋(見圖11)。試樣的心部同樣存在較明顯的晶間熔洞組織,顆粒狀碳化物分布也不太均勻(見圖12)。
4.結(jié)論與分析
夾雜元素硫以化合物的形態(tài)存在于鋼鐵材料的基體中,它首先與錳結(jié)合形成1600℃高熔點硫化錳,剩下的硫與鐵結(jié)合形成1200℃左右低熔點硫化鐵以及980℃共晶硫化鐵,硫化鐵以及共晶硫化鐵才是形成晶間溶洞的低熔點夾雜物。硫化物夾雜雖然沒有氧化鋁夾雜的危害性大,但較多量的硫化物也對基體組織造成損傷,降低材料強度,增加材料脆性,極易形成鍛造熱裂紋。帶狀碳化物的存在,同樣降低材料強度和韌性,嚴重的帶狀碳化物更加能夠割斷基體的連續(xù)性。
1#樣件的斷口較為平整,以穿晶斷裂特征為主,局部呈現(xiàn)沿顆粒狀夾雜物開裂的圓弧坑,這是低熔點硫化物夾雜分布不均勻造成的。2#樣件鍛造加熱溫度過高,晶界寬化,晶間弱化,甚至形成低熔點夾雜物熔融的晶間熔洞,材料強度顯著降低,在鍛造應力作用下,局部區(qū)域產(chǎn)生沿晶開裂的微裂紋。也正是由于鍛造的高溫加熱,使裂紋內(nèi)充滿高溫氧化物。鍛件既存熱鍛開裂的沿晶微裂紋,以及內(nèi)壁表層較嚴重的脫碳層,進一步降低材料的抗拉強度,使工件在壓斷過程中形成多臺階的應力集中裂紋源,然后形成放射狀擴展的脆性斷裂特征。
相關文章:
? 請關注 微信公眾號: steeltuber. 轉(zhuǎn)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bviltd.cn/Steel-Knowledge/GCr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