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金屬材料的疲勞 材料或元件在交變應力(隨時間作周期性改變的應力)作用下,經(jīng)過一段時期后,在內部缺陷或應力集中的部位,局部產(chǎn)生細微的裂紋,裂紋逐漸擴展以致在應力遠小于屈服點或強度極限的情況下,突然發(fā)生脆性斷裂,這種現(xiàn)象稱為疲勞,例如頻繁進料、出料的周期性間歇操作的設備,往復式壓縮機氣缸,應考慮其疲勞失效的可能性. 疲勞分類: (1) 高周疲勞 低應力,高循環(huán)次數(shù)。最常見 (2) 低周疲勞 高應力,低循環(huán)次數(shù)。 (3) 熱疲勞 溫度變化引起的熱應力作用下引起的疲勞破壞。 (4) 腐蝕疲勞 交變載荷與腐蝕介質共同作用下引起的破壞。 (5) 接觸疲勞 機件的接觸表面在接觸應力反復作用下出現(xiàn)表面剝落。 10.1 交變載荷特性 大小或方向或兩者同時隨時間發(fā)生周期性變化的載荷。 交變載荷的特性可用幾個參數(shù)來表示: 應力循環(huán):交變應力在兩個應力極值之間變化一次的過程。 最大應力(σmax):循環(huán)中代數(shù)值最大的應力。 最小應力(σmin):循環(huán)中代數(shù)值最小的應力。 平均應力:(σmax+σmax)/2 應力幅:(σmax-σmin)/2 不對稱系數(shù):r=(σmin/σmax);r=-1對稱,r=0脈動;-1<r<1不對稱 10.2.1 應力-應變曲線 隨著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應力幅值不變,應變量在減小。這是因為發(fā)生的冷作硬化。應力幅值是表征材料高周疲勞的主要參量。 10.2.2 金屬材料的疲勞特性曲線 (圖) 用旋轉彎曲疲勞試驗法進行高周疲勞試驗。應力幅值與交變循環(huán)周數(shù)。鋼鐵材料Nf>107曲線呈水平,對于鋁合金等有色金屬則沒有明顯水平部分。 10.2.3 疲勞斷裂的斷口特征 脆性斷裂,斷口無明顯塑性變形,貝殼狀紋路。 對缺口敏感(材料外緣和芯部紋擴散速度不同),對缺口不敏感。 10.2.4 金屬材料的疲勞抗力指標 10.2.4.1 疲勞極限 材料經(jīng)無限多次應力循環(huán)不斷裂的交變應力幅值。對于鋁合金取Nf>=105~107的應力幅值作為條件疲勞極限。 同一材料,對稱循環(huán)疲勞極限也不同,彎曲疲勞極限(σ-1)>拉壓疲勞極限(σ-1p)>扭轉疲勞極限(τ-1n)。 10.2.4.2 疲勞缺口的敏感度 應力集中程度用應力集中系數(shù) 缺口對疲勞強度的影響,用疲勞有效應力集中系數(shù)Kf 缺口敏感度 ,圖,相同缺口半徑,材料強度越高,q值越大。 10.3.1 疲勞裂紋的產(chǎn)生 金屬所受交變應力大于疲勞極限,在金屬表面,晶界及非金屬夾雜物處形成滑移帶,滑移帶中的缺陷或擠入溝處形成應力集中,形成裂紋源。 10.3.2 疲勞裂紋的擴展 第1階段:從金屬表面的駐留滑移帶,擠入溝或夾雜物開始,沿最大切應力方向(與主應力呈45℃方向)向內部發(fā)展。速度慢,每1次循環(huán)0.1nm數(shù)量級 第2階段:裂紋擴展方向逐漸轉為和主應力垂直的方向,速度快,每1次循環(huán)微米數(shù)量級。 10.3.3 疲勞裂紋的擴展速率 每次應力循環(huán)裂紋的擴展量 ,稱為疲勞擴散速率。 典型疲勞裂紋擴展速率曲線圖 如下:
分3階段: 第1階段: 隨 降低迅速降低,至 為0,門檻值 =1~3*107mm 第2階段:穩(wěn)定擴展區(qū)或亞臨界擴展區(qū)。 第3階段:快速擴展, 接近材料Kc(斷裂韌性)值,斷裂。 材料疲勞裂紋擴展速率 主要研究亞臨界擴展速率 Barsom方程 鐵素體鋼: (疲勞裂紋亞臨界擴展區(qū)中特性最好) 馬氏體鋼: 奧氏體鋼: 10.4.1 化學成分和夾雜物的影響 含碳量,合金元素,夾雜 10.4.2 熱處理和顯微組織的影響 屈氏體(斷裂抗力大)>馬氏體(脆性在,抗力小)>索氏體(斷裂抗力小) 細化晶粒有利于裂紋改向。 10.4.3 應力集中的影響 疲勞裂紋總是出現(xiàn)在應力集中處,應力集中越嚴重,疲勞強度下降越多。 10.4.4 試件尺寸的影響 尺寸大,缺陷多。 10.4.5 表面加工的影響 疲勞裂紋常從零件表面開始產(chǎn)生。表面粗糙度越低,疲勞強度越高。 10.4.6 溫度的影響 溫度升高,疲勞強度降低。 反復塑性變形造成的破壞。循環(huán)應力高,接近或超過材料的屈服極限。 10.5.1 低周疲勞時的應力-應變曲線 第1階段出現(xiàn)硬化或軟化。 循環(huán)硬化:形變抗力在應力循環(huán)中增加。(退火鋼) 循環(huán)軟化:形變抗力在應力循環(huán)中減小。(冷加工硬化) 第2階段0.2~0.5倍總壽命循環(huán)次數(shù)后,應變曲線穩(wěn)定。 應變量含彈性應變和塑性應變 10.5.2 材料的低周疲勞特性曲線 在低周疲勞條件下,影響材料疲勞壽命的主要參量是應變幅值。圖9-33 把 時疲勞壽命稱為過渡疲勞壽命 ,重要,是材料疲勞損傷關鍵指標。 Nf>NT,高周疲勞,提高強度以提高抗疲勞能力;反之,保持一定強度基礎上,提高材料塑性和韌性。 10.5.3 鍋爐與壓力容器用鋼的疲勞設計曲線 鍋爐及壓力容器在啟停過程中會發(fā)生壓力和溫度波動,使材料產(chǎn)生低周疲勞。當以下各項預期的循環(huán)次數(shù)總和超過100次,才需對部件進行低周疲勞設計。 (1) 設計的預計壓力循環(huán)(啟停)次數(shù) (2) 壓力變化超過設計壓力20%的預計壓力循環(huán)次數(shù)。 (3) 部件上距離 兩點溫度變化有效次數(shù)計的循環(huán)次數(shù)。 (4) 部件的焊烽位于線膨脹系數(shù)不同的材料之間,以 時的溫度變化次數(shù)計的循環(huán)次數(shù)。 一些國家均在其設計規(guī)范中提出了鍋爐壓力容器用鋼的疲勞設計曲線。 下圖為美國ASME規(guī)范的疲勞設計曲線圖。 10.5.4 影響低周疲勞的主要因素 10.5.4.1 塑性 塑性好的材料,易產(chǎn)生塑性變形,使應力得到重新分布。因此抵抗低周疲勞性能較好。 10.5.4.2 加載頻率和保持時間 加載頻率降低和保持時間增加會降低材料壽命。 10.5.4.3 晶粒大小 隨著晶粒變細,材料的低周疲勞壽命增加。 10.5.4.4 環(huán)境介質 高溫下,裂紋尖端發(fā)生氧化,加速裂紋擴展。 10.6.1 熱疲勞現(xiàn)象 材料在加熱,冷卻的循環(huán)作用下,由交變熱應力引起的破壞。 熱應力 ——材料的線膨脹系數(shù) E——材料的彈性模量 10.6.2 材料在承受熱疲勞時的應力-應變曲線 熱疲勞是塑性變形積累損傷的結果,與低周疲勞具有相似的應變——壽命規(guī)律,其破壞特征是相同的。但伴有松馳。 10.6.3 熱疲勞與機械疲勞的區(qū)別 (1) 除了熱應力,還有內部組織變化,使強度和塑性降低。 (2) 溫度分布不均,溫度梯度大塑性變形大。 (3) 溫度高時,穿晶斷裂會向晶間斷裂過渡。 在相同的塑性變形范圍內,熱疲勞壽命一般比機械疲勞低。 10.6.4 影響熱疲勞的主要因素 10.6.4.1 溫度 溫度變化幅: ,隨著溫度幅的增加,材料的熱疲勞強度降低,破壞循環(huán)次數(shù)減少。另外,如果溫度幅保持不變,隨著平均溫度的提高,材料的熱疲勞強度也降低。 10.6.4.2 高溫保溫時間與加熱冷卻速度 Tmax保持時間越長,熱疲勞循環(huán)壽命下越多,應力松馳越明顯,塑性變形增加。 加熱,冷卻速度越快,壽命越短 10.6.4.3 環(huán)境氣氛 氧化性 氣氛和燃氣中熱疲勞壽命明顯降低。 10.6.4.4 材料物理性能 線膨脹系數(shù)和彈性模量越大,產(chǎn)生的熱應力越大;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越小,在材料中產(chǎn)生的溫度梯度越大。這些都將導致材料的抗熱疲勞能力降低。 10.6.4.5 材料顯微組織 細小的晶粒度有利于抵抗熱疲勞;晶界是否有第二相析出,則裂紋易于沿析出相擴展,降低了熱疲勞強度。 10.6.5 熱疲勞破壞的斷口特征 10.6.5.1 宏觀 熱疲勞引起的斷裂為脆性斷裂,伴有少量塑性變形。 10.6.5.2 微觀 穿晶或晶間 斷裂,裂紋內部往往充滿灰色腐蝕物,裂紋擴展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氧化或腐蝕。 石油貯罐 10.7.1 腐蝕疲勞特性 在任何腐蝕介質中均會發(fā)生。 材料的條件腐蝕疲勞極限與其靜強度之間不存在直接關系。 10.7.2 腐蝕疲勞機理 滑移-溶解型:在交變應力上升期,滑移臺階露出新鮮表面,被腐蝕。 10.7.3 影響腐蝕疲勞的主要因素 10.7.3.1 加載頻率 頻率越低,在一定載荷周期數(shù)內,材料與腐蝕介質接觸時間越長,腐蝕作用越大,材料的腐蝕疲勞強度越低。 10.7.3.2 平均應力 平均應力增大使腐蝕疲勞裂紋擴展速度增加。 10.7.3.3 組織狀態(tài) 電化學穩(wěn)定性,具有馬氏體組織碳互鋼,對腐蝕疲勞敏感。 10.7.3.4 合金元素 超過5%合金元素,提高耐蝕性 10.8.1 接觸疲勞的類型和破壞過程 類型: (1) 麻點剝落,深度0.1~0.2mm (3) 淺層剝落,深度0.2~0.4mm (2) 深層剝落,裂紋起源在硬化層 10.8.2 影響材料接觸疲勞抗力的因素 10.8.2.1 材料中非金屬夾雜物 在它們與基體金屬的交界處將產(chǎn)生明顯的應力集中,在該處形成微裂紋,降低了材料的接觸疲勞壽命。 10.8.2.2 鋼的馬氏體中碳的質量分數(shù) 有最佳含量 10.8.2.3 鋼中碳化物的影響 裂紋在碳化物中形成,含量有最佳值。 10.8.2.4 鋼的硬度影響 一方面提高強度,塑性變形抗力的增加。另一方面,一旦裂紋源形成,硬度高材料裂紋敏感性強。 10.9.1 合理的疲勞設計 減小應力集中 10.9.2 高疲勞抗力材料的選擇 10.9.2.1 提高純度 減少夾雜物將大大提高疲勞強度。 10.9.2.2 細化晶粒 細化晶粒能顯著提高高周疲勞強度和低周疲勞壽命; 但在較高的溫度下(如在0.5Tf,Tf為材料熔點)時,則適當粗的晶粒更為有利。 10.9.2.3 強度,塑性和韌性的合理配合 在不同工作條件下,材料的強度、塑性和韌性都具有相應的最佳配合。 10.9.3 表面強化 10.9.3.1 表面熱處理強化 鋼經(jīng)滲碳、氮化和碳氮共滲等化學表面熱處理,或高、中頻表面感應淬火,提高表面硬度及抗疲勞強度。 10.9.3.2 表面冷加工硬化 利用機械的方法使表面產(chǎn)生很大的壓縮殘余應力,從而使其疲勞強度得到顯著提高。常方法有:噴丸和滾壓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