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淬火的工藝目的,是為了使材料得到較高的強度與硬度。從金屬組織上來說就是要得到板條馬氏體。在加熱到奧氏體形成溫度后,按照材料特性的過冷奧氏體轉變產(chǎn)物特點、形成條件,以得到設計的力學性能。”
板條狀馬氏體組織 鋼的轉變動力學所研究的是轉變量與轉變溫度和時間的關系,以及影響這種關系的因素。如將奧氏體化后的共析鋼冷至A1以下的某個溫度,并在該溫度下保持,測定過冷奧氏體轉變量與時間的關系,即可繪出等溫轉變動力學曲線。在若干不同溫度下測得若干動力學曲線,分別截取轉變開始和轉變終了(或終止)所需的時間即可繪出這種鋼的等溫轉變圖,簡稱TTT曲線(Time,Temperature,Transform),因其形狀通常像英文字母“C”,亦稱“C”曲線。如圖: 不同材料因合金元素的異同有不同的C曲線,這就是淬火工藝的設計基礎。在熱處理組織轉變的三個T當中,我們金屬加工液(淬火油)的技術人員,是在材料工程師提供的工藝參數(shù)中,在冷卻時的前兩個T即溫度與時間上下苦功夫。全力以赴地優(yōu)選出合適的冷卻介質,以滿足工藝的溫度變化要求,以最終得到所追求的材料組織和力學特性。 合金鋼淬火時,冷卻劑的冷卻性能對淬火效果有重大的影響,一般為了得到高的硬度必須快速冷卻。為此,通常是向礦物油系冷卻劑(淬火油)中加入提高冷卻性能的添加劑。提高冷卻性能添加劑的效果,在于比單獨用礦物油時更早地進入冷卻速度最大的沸騰冷卻期。其本質在于淬火油的沸騰特性的改性。 淬火油的沸點一般都在300度左右。在沸騰階段,就是對應著大多數(shù)合金鋼的馬氏體轉變與形成的溫度區(qū)間。在這個階段的冷卻速度與性能,就非常關鍵的。太快了易產(chǎn)生巨大的應力,往往存在許多顯微裂紋,塑性和韌性很差。太慢了又無法使板條馬氏體的形成,能夠消除應力,但會軟化鋼,不能淬硬。 顯然淬火介質在沸騰階段的冷卻速度,是評價淬火油是否符合工藝目的的關鍵,值得工程應用上加以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