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達爾福特大學設計了一款自行車模型,沒有陀螺效應和前輪尾跡,在無人操縱的條件下,也一樣可以平穩(wěn)行駛。
200 年來,為解開這個謎團,許多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孜孜不倦地研究自行車穩(wěn)定性的原理所在,以期尋求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們發(fā)表了近百篇文獻,提出了各種可能。
可能性之一:陀螺效應
自行車前輪轉動時,它的離心力會幫助保持自身平衡,就像抽動旋轉的陀螺時,陀螺會圍繞著它的軸保持旋轉方向的慣性一樣。
在對自行車穩(wěn)定性的解釋中影響比較大的一種說法是自行車前輪的陀螺效應,以至于在許多通俗讀物中都以這種觀點來解釋自行車的穩(wěn)定性。
1911 年,德國數(shù)學家克萊因和物理學家索莫菲爾德在陀螺力學著作中用陀螺效應解釋自行車的穩(wěn)定性。陀螺效應就是旋轉著的物體具有和陀螺一樣的性質(zhì)。“通俗地講就是轉動物體具備維持原有轉動狀態(tài)的慣性,就如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描述直線運動的慣性一樣。”中國科學院大學工程科學學院余永亮教授如是說。
物體轉動時,它的離心力會幫助保持自身平衡,就像抽動旋轉的陀螺時,陀螺會圍繞著它的軸保持旋轉方向的慣性一樣。
可能性之二:離心力效應
當自行車往一側傾斜時,騎車人就會將前輪轉向同一側,由于前輪轉了一個角度,自行車就會沿著傾斜側的圓周行進,這時離心力向圓周外,就會將自行車扶正。
1948 年,美國力學家鐵木辛科和楊在他們所著的《高等動力學》一書中,對自行車穩(wěn)定性問題作出了離心力效應的解釋。他們認為,當自行車往一側傾斜時,騎車人就會將前輪轉向同一側,由于前輪轉了一個角度,自行車就會沿著傾斜側的圓周行進,這時離心力向圓周外,就會將自行車扶正。
余永亮表示,普通自行車具有自穩(wěn)定的特性,通常講,穩(wěn)定性與速度快慢是有關系的。通常速度越大,慣性也越大,穩(wěn)定性也越好,所以在速度較高的時候,騎車熟練的人可以不用雙手控制車把。
可能性之三:腳輪效應
1970 年 4 月,英國化學家、科普作家大衛(wèi)?瓊斯在《今日物理》上發(fā)文質(zhì)疑陀螺效應,他給自行車增加了一個與前輪并列反向旋轉的副車輪,以消除陀螺力矩。實驗結果證實,改裝車的行駛穩(wěn)定性與一般自行車無異,從而否定了陀螺效應觀點。腳輪效應能使前輪的支承力產(chǎn)生對前叉轉軸的力矩,推動前叉朝傾斜方向轉動,使離心力效應的穩(wěn)定作用自動實現(xiàn)。
瓊斯計算了前叉點與自行車的傾斜角和前輪偏轉角的關系,他稱之為“駕駛幾何”。國內(nèi)相關專家指出:“當行駛的自行車有一個傾斜角時,自行車的前輪由于有‘前輪尾跡’的緣故,會自動向傾斜的一側產(chǎn)生一個偏轉角,由于有這個偏轉角,自行車靠轉彎的離心力便會扶正。因此即使沒有人駕駛,在一定的速度之下,直行的自行車,運動也是穩(wěn)定的。”
可能性之四:多重效應綜合作用
陀螺效應、腳輪效應和自行車前部重心位置這 3 點,雖然不會各自對平衡力起決定性作用,但可能三者有一股微妙的交互關聯(lián),影響自行車的平衡力。
2011 年,《科學》雜志刊登了一篇名為《一輛自行車可以不借助陀螺或腳輪效應而保持平衡》的論文,文中荷蘭達爾福特大學的研究者們否定了維持自行車穩(wěn)定的陀螺效應和腳輪效應。
他們設計了一輛沒有陀螺或腳輪效應的自行車。這輛車包含了車身、前叉和前后輪等自行車必備的元素,但其結構極其簡單。車身和前叉簡化成各自帶有集中質(zhì)量的直桿,前叉轉軸接近垂直,前后車輪很小,且利用反向旋轉的副車輪徹底消除了陀螺效應,同時,前輪的觸地點比駕駛軸略微提前了一點,使得輪腳作用幾乎為負。
在荷蘭達爾福特大學的停車場和籃球館,研究者們以每小時 8 千米的速度把這輛小車向外推了出去,它自己行駛了相當長的距離,如同任何一輛傳統(tǒng)自行車一樣,它能夠平衡自己。研究者甚至還在自行車自我行駛過程中略微推了它一下,很快這輛小車又自己調(diào)整到直線軌道。參與研究者瑞納說:“沒人知道這是為什么。”該大學的另一名科學家阿諾德?舒瓦特說:“這輛自行車證明,自我平衡還無法用任何簡單的詞來解釋。”
除了否定陀螺和腳輪效應的關鍵性之外,他們的實驗還顯示,自行車重量分布可能對平衡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別是自行車前部重量中心的位置,可能極大影響了自行車穩(wěn)定性。
雖然科學家依然沒有得出自行車穩(wěn)定性的確切解釋,但是至少他們得到了一些啟發(fā)——陀螺效應、腳輪效應和自行車前部重心位置這 3 點,雖然不會各自對平衡力起決定性作用,但可能三者有一股微妙的交互關聯(lián),影響自行車的平衡力。
那么,兩個輪子一個架子,構造如此簡單的自行車,為什么想要弄清其穩(wěn)定性的問題這么難呢?一些研究人員認為,要想理解自行車為什么不倒,不只是要考慮力學問題,也許還要考慮腦科學。人類能用很復雜但卻很直觀的方式使得自行車保持穩(wěn)定,例如在非常低的速度下,我們很容易就意識到,扭轉車把沒多大用處,相反我們會通過膝蓋運動來操控自行車。但是人們?yōu)槭裁磿@么做,沒人知道,也許自行車的謎團將會繼續(xù)困擾我們。
(本平臺"常州精密鋼管博客網(wǎng)"的部分圖文來自網(wǎng)絡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技術信息。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出處望請諒解,敬請聯(lián)系主編微信號:steel_tube,進行刪除或付稿費,多謝!)